商品介紹:為何要與孩子立界線?
幾年前克勞德博士和我合著了《過猶不及─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線》(台褔傳播中心出版,原文“Boundaries:When to Say Yes, When to Say No to Take Control of Your Life”, Zondervan ,1992年出版)這本書。其中說明了「設定界限幫助我們更能掌握人生,並且至終幫助我們更愛上帝、更愛他人」的觀念。這本書持續發燒,向許多處在不負責任、操縱他人、控制關係、情緒問題、工作衝突等等問題中掙扎的人說話。
自從《過猶不及─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線》一書出版以來,無論在協談辦公室、研習會或廣播節目上,都有許多父母問我們:在養育子女方面如何運用「界線」的原則?父母所關心的,不只是把孩子養得活潑可愛,也希望他們能負責任。作父母的不只是要「亡羊補牢」的方法,也要我們提出「防患於末然」之道,幫助他們跟孩子設立界線。這本書是為他們而寫的,它應用《過猶不及》一書的原則,針對養育子女來闡述。
本書適合家中有從嬰幼兒到青少年子女的父母閱讀。然而,如果你尚末為人父母,也可以用本書去幫助你所關愛、生命受你影響的孩子,如果你的身分是:
即使你不是父母,也會希望自己成為你所影響的孩子,在他生命中那股負責任而堅守正義的力量。無論你是孩子的主要監護人,或只是在他生命中扮演次要的角色,這本書就是為了幫助你實行這些原則而設計的。
本書所提供的原則適用於各種情況;你不需要身處危機,才能從這本書獲益。你的孩子可能在家裡、在學校、在人際關係上,都有配合他年齡的成熟表現;本書可幫你確定當孩子從一個年齡層進到另一個階段、並且步向成年時,能夠持續邁向成熟。 在為人父母上面臨問題和危機的人,這本書也會有所幫助。每個作父母的都會有教養子女的問題,而有些問題主要圍繞在負責任和自我控制這些方面。 本書指出如何處理以下幾類問題:
雖然本書提到上述問題以及許多其他的問題,但它並不是以「問題」為探討中心,乃是著重在「原則」。亦即,這本書所環繞的主要觀念,是要幫助孩子為自己的生活作主。這些觀念來自我們對聖經的研究,以及上帝要人負責任、忠心、自制的訓誨。在《過猶不及》書中「界線十律」那一章,是設計來幫助讀者為自己的生活負起責任,本書則將每一個法則擴充為一整章,應用在教養子女上。
本書偏重裝備作父母的你如何跟孩子「應對」,而非著重在「教育」子女。學習界線與親身經驗有很大的關係,例如:為自己的行為承受後果,學習作主、處理他人的界線……,它很像聖經所描寫的成長過程:「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,反覺得愁苦,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,就是義。」(希伯來書十二章ll節) 當你學會要求孩子負責任,他們就學到負責任的價傾,這個過程要從你自己開始。
本書由三篇組成。 第一篇,「孩子為何需要界線」—綜覽幫助孩干學習負責任的重要性。 它描繪出有界線的成熟孩子看起來像什麼樣子;也描繪了有界線的父母本身,會有什麼樣的舉止及相關的事情。
第二篇,「孩子需要知道的界線十律」—討論這十條界線法則。 你可從中學習到,不僅要「教導」孩子界線,更要自己「成為」界線並承擔後果’來幫助孩子認識到他的生活是他自己的問題,不是你的問題。
第三篇,「與孩子立界線的實踐」—以六個步驟來實踐與孩子所定明確而實際的界線,做為本書的總結。
歡迎你進人《為孩予立界線》的殿堂!我們的禱告是,你能夠在此找到幫助、資訊和盼望,幫助孩子學習何時該說「可以」,何時該說「不可以」,來掌控他自己的生活!
譯序:在地如同在天 導言:為何要與孩子立界線 第一篇:孩子為何需耍界線 第一章:未來就在今天 第二章:品格看起來像什麼? 第三章:孩子需要有界線的父母 第二篇:孩子需要知道的界綿十律 第四章:這樣做會有何結果卅因果律 第五章:拉自己的推車卅責任律 第六章:非全能也非無肋卅能力律 第七章:我非「唯我獨尊」卅尊重律 第八章:超越「因為我是媽媽」卅動機律 第九章:痛苦可以成為禮物卅評估律 第十章:不必永遠發脾氣卅積極律 第十一章:懂得感恩更快樂卅嫉妒律 第十二章:立刻啟動我的引擎卅主動律 第十三章:誠實乃為上策卅坦誠律 第三篇:與孩子立界綿的實踐 第十四章:搭起你的袖子卅與孩子實行界線的六個步驟 讀者評價 |